铁观音茶,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,发现于1725—1735年,属于乌龙茶类,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。

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,属于半发酵茶类,铁观音独具“观音韵”,清香雅韵,“七泡余香溪月露满心喜乐岭云涛”。

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,还具有抗衰老、抗癌症、抗动脉硬化、防治糖尿病、减肥健美、防治龋齿、清热降火,敌烟醒酒等功效。

1、产地介绍

福建安溪县既是世界名茶的故乡,也是全国名茶乌龙茶的发源地,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。安溪产茶历史悠久,自然条件得天独厚,茶叶品质优良。

据《安溪县志》记载:安溪产茶始于唐末,兴于明清,盛于当代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自古就有“龙凤名区”、“闽南茶都”之美誉。

明清时期,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。明代,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、植茶、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,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。

据《清水岩志》载:“清水高峰,出云吐雾,寺僧植茶,饱山岚之气,沐日月之精,得烟霞之霭,食之能疗百病。老寮等属人家,清香之味不及也。鬼空口有宋植二、三株其味尤香,其功益大,饮之不觉两腋风生,倘遇陆羽,将以补茶话焉”。

安溪茶叶通过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走向世界,畅销海外。

2、创制历史

其创制年代,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《清上明制茶法》载:“青茶(即乌龙茶)起源: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(1725-1735年)创制发明了青茶,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。”

铁观音因品质优异,香味独特,各地相互仿制,先后传遍闽南、闽北、广东、台湾等乌龙茶区。20世纪70年代,日本刮起“乌龙茶热”,乌龙茶风靡全球。

江西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,进行“绿改乌”(即绿茶改制乌龙茶)。

目前我国乌龙茶有闽南、闽北、广东、台湾等四大产区,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,产量最多,品质最好,尤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内外。

3、主要分类

铁观音成品依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,大致可以分清香型、浓香型、陈香型等三大类型。

清香型铁观音

香型口感比较清淡、舌尖略带微甜,偏向现代工艺制法,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多。

清香型铁观音颜色翠绿,汤水清澈,香气馥郁,花香明显,口味醇正。由于新茶性寒,不可过多饮用,否则会有一定程度的伤胃、失眠。

浓香型铁观音

浓香型口味醇厚、香气高长、比较重回甘,是传统工艺炒制的茶叶经烘焙再加工而成产品。

浓香型铁观音具有“香、浓、醇、甘”等特点,色泽乌亮,汤色金黄,香气纯正、滋味厚重,相对清香型而言,浓香型铁观音性温,有止渴生津、健脾暖胃等功效。

陈香型铁观音

陈香型又称老茶或熟茶,由浓香型或清香型铁观音经长时间储存,并反复再加工而成,亦属半发酵茶叶。

陈香型铁观音具有“厚、醇、润、软”等特点,表现为色泽乌黑,汤水浓郁,绵甜甘醇,沉香凝韵。其特质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红茶、黑茶,不仅口感浓厚、甘醇、爽滑,而且有沉重的历史与文化沉淀。

4、制作方法

正炒做法基本按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,并及时下锅杀青,采青后第二天中午11-12点炒青(杀青),所以称为正炒。

正炒做法具有传统铁观音的特征,干茶砂绿色明显,因走水充分汤色黄绿、明亮、透白;汤味滑、活、厚,上等茶花果香浓郁,观音韵明显,回味甘甜,口齿留香;叶底色黄绿,有光泽,底片柔软;安溪茶农自己留着喝的也多数都是这种工艺茶。

因此正炒铁观音适合有一定茶龄的茶客,也适合斗茶。铁观音茶王比赛用的就必须这种做法的铁观音。此类茶口感较轻。

将摇好的茶青,置于空调间,静置至次日下午以后,才可以开始入锅炒青(杀青)。

由于茶青静置时间长,杀青时间拖延至第二日晚22-24点炒青,有的拖到第三天6-10点再炒青,因此称为拖补或拖酸,又叫拖青。这种工艺做的好的有清爽的青香和酸香或清酸味,但却没有了铁观音的音韵。

这类茶有明显的“三绿”特点:即干茶绿、汤色绿、叶底绿。有开盖夺香之势,很容易吸引刚接触观音的茶客。此类茶叶(铭茶案坊)口感较重。

5、储藏方法

对于茶的保存,一般都要求低温和密封真空,这样在短的时间内可以保证铁观音的色香味,但是在实际的保存中会经常出现茶叶保存时间虽不长,但色香味却均不及开始泡饮的情况,原因在于茶叶发酵后的烘干程度。

采用的茶叶制作技术朝轻发酵的方向转变,这中间感德的茶叶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。

在轻发酵中,茶叶容易体现高昂的兰花香,茶汤也比较漂亮(呈现标准的绿豆汤),但是要让干茶叶体现香气,一般情况茶叶就不会烘得太干,茶叶含一定的水分,这样的茶叶在后期保存时一定需要注意茶叶的低温和密封,以减少水分在茶叶中的作用。

如果茶叶烘得比较干,入手感觉很脆很干爽,这样的茶叶对低温的要求就比较低。铁观音新茶色泽油润,香气馥郁,汤色金黄明亮,“音韵”明显。

但如果茶叶贮藏不好品质会很快发生劣变。表现在色泽变暗,通失去光泽,新茶香消失,香气趋淡,滋味不鲜爽。

影响茶叶品质的原因有五个:

①水分

②温度

③空气

④光线

⑤异味

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茶叶贮藏方法不断革新,现代贮藏方法中,效果较佳的是:

①抽气充氮贮藏法

抽气充氮贮藏法,是在密闭的盛器中,用氮气取代空气,使茶叶在无氧条件下贮藏。

具体做法是:先将经过乾燥的茶叶装入带有卷边盖的茶罐或铝箔袋内,然后抽去空气,充入纯氮气,最后密封。

茶叶贮存在充氮的盛器中,能够防止茶叶内含物耿氮化变质。在常温下,一般在一年内可保持品质不变。如能置于低温状态下贮藏效果更佳。

②低温贮藏方法

低温贮藏法,是在低温状况下,防止茶叶氧化变质。具体做是:先将干燥的茶叶(茶叶含水量百分之五以下),装入密封性较好的贮器中,置于摄氏三度以下低温贮藏。

大宗茶叶贮存,要建造专用冷库,防潮、隔热,库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。

居家饮用的少量茶叶,常采取:

①罐藏

罐藏,最好是锡罐,或双层盖的铁皮罐,将茶叶用纸包好,或直接装入罐,尽量摇紧装足,不留空隙,减少罐内空气,以有利于保持茶叶的品质。

装好后,盖好双层盖,盖日缝用胶纸紧封。

罐外再套两层尼龙袋,并紧扎袋口,如将罐茶贮于冰箱内或干燥器内,效果更好。

②尼龙袋贮藏等简易方法

尼龙袋贮藏,要选用无毒无味、密闭性较好的尼龙袋。

先将茶叶用干净的白纸包好,再装入袋中,轻轻挤压,使袋内空气排出,紧扎袋口,然后再取一尼龙袋套在装好茶叶袋子外面,排气后紧扎袋口,置于乾燥、无味的铁筒内贮存。

6、加工工艺

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,技艺精巧。3月下旬萌芽,一年分四季采制。

谷雨至立夏(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)为春茶,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—45%;

夏至至小暑(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)为夏茶,产量占15—20%;

立秋至处暑(8月上旬一8月下旬)为暑茶,产量占25—30%;

秋分至寒露(9月下旬一10月上旬)为秋茶,产量占25—30%。

有个别地方由于气温较高,还可生产一季冬茶,冬茶颜色较青绿,滋味也较青,产量不多。

制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,春茶次之。秋茶的香气特高,俗称秋香,但汤味较薄。夏、暑茶品质较次。

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捎形成驻芽后,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,采下二、三叶。

采时要做到“五不”,即不折断叶片,不折叠叶张,不碰碎叶尖,不带单片,不带鱼叶和老梗。

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,特别是早青、午青、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,以午青品质为最优。

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,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,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—3叶,俗称“开面采”,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,形成驻芽时采摘。

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,然后进行凉青、晒青和摇青(做青),直到自然花香释放,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、揉捻和包揉(用棉布包茶滚揉),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。制成毛茶后,再经筛分、风选、拣剔、匀堆、包装制成商品茶。

凉青、晒青、凉青

鲜叶按标准采收进厂经过凉青后进行晒青。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,叶子宜薄摊,以失去原有光泽,叶色转暗,手模叶子柔软。顶叶下垂,失重6—9%左右为适度。然后移入室内凉青后进行做青。

做青

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,合称做青。做青技术性高,灵活性强,是决定毛茶品质优劣的关键。

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,叶缘细胞受损,再经过摊置,在一定的温度、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,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学变化,从而形成乌龙茶的特有品质。

铁观音鲜叶肥厚,要重摇并延长做青时间,摇青共3—5次,每次摇青的转数由少到多。

摇青后摊置历时由短到长,摊叶厚度由薄到厚。第二、三次摇青必须摇到青味浓强,鲜叶硬挺,俗称“还阳”,梗叶水分重新分布平衡。第四、五次摇青,视青叶色、香变化程度而灵活掌握。

做青适度的叶子,叶缘呈朱砂红色,叶中央部分呈黄绿色(半熟香蕉皮色),叶面凸起,叶缘背卷,从叶背看呈汤匙状,发出兰花香,叶张出现青蒂绿腹红边,稍有光泽,叶缘鲜红度充足,梗表皮显有皱状。

炒青

炒青要及时,当做青叶青味消失,香气初露即应抓紧进行。揉捻、烘焙:铁观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。初揉约3—4分钟,解块后即行初焙。

焙至五、六成干,不粘手时下焙,趁热包揉,运用揉、压、搓、抓、缩等手法,经三揉三焙后,再用50—60℃的文火慢烤,使成品香气敛藏,滋味醇厚,外表色泽油亮,茶条表面凝集有—层白霜。

包揉、揉捻与焙火是多次重复进行的。直到外形满意为止。最好才焙火烤干成品。

簸拣

慢烤后的茶叶最后经过簸拣,除去梗片、杂质即为成品。(文章来源:茶文化知识)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